江西省2022年赣州市十六县(市)二十校高三期中联考(23-108C)语文答案,查看相关金太阳联考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获取完整试卷及其完整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达到文化守成主义”不合文意,原文是
“旨在通过实现文化守成主义而达成道德理想主义”.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A项,”逐层深入”错误,三个角度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B项,”论证了将孔子与孟子连在一块而形成’孔孟之道’是一种体例”错误,论证了”孟子没有见过孔子,属于闻而知之者”.C项,不是为了”论证这些说法都是慢慢形成的观点”,而是为了”论证所谓《大学》代表曾子的思想、《中庸》代表子思的思想,历来存有异议”.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孔子和孟子名气最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是”所谓《大学》代表曾子的思想、《中庸》代表子思的思想,历来存有异议…《论语》代表孔子的思想,
《孟子》代表孟子的思想,古已有之,毫无疑义.从这个角度看,将孔子与孟子连在一块而形成孔孟之道’,可谓水到渠成、白然而然”.
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含意的能力.”指出100万种动植物灭绝了”错误,原文是”《2019年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的直接开发是导致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
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A项,”比从野生植物身上获得的要多一些”无中生
有,于文无据.C项”中国审议通过并发布不台文意,原文是”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药》第十五次缩
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昆明宣言》”.D项,”所以人类需要有进有退”错误,前后不构成
因果关系.
6.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健全日不断更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确保人类对野生物种的使用是可持续的,防止人类的直接开发和利用而导致动植物灭绝.②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强生物多样
性保护,推动就地与迁地保护,有序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③达成全球共
识,制定行动方案.做到有进有退,主动帮助演危的动植物,让它们能够重新适应物竞大择的大自然:把生存
空间还给生物·让它们休养生息.(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读三则材料,梳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内
容:然后分析材料,提出了哪些建议和借鉴: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周校长对王天浩的相关想法最开始不看
好”不合文意.原文写邱平安表示反对时,周校长说”我觉得可以试试”,表明周校长是认可这个想法的,而
“命令做好应对行动暴露的准备”是行动计划周密的体现
8.①率性耿直.周校长等领导在紧张地研究突围方案,王天浩不经请示就硬问进来.②胆大心细,做事果断.平时留心观察,为部队找到了一条通往悬崖的隐秘退路:颜青恐高,王天浩果断采取措施,帮助队伍快速突
围.③有勇有谋.他向领导提出突围的周密计划:他敢于只身接近伪车,并用一只公鸡就将把守道路的十几
个伪军引开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的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读懂大意:然后梳理和王天浩有关的情节内容.分析
形象特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9.①小说开头写日军实行残酷的”大扫满”,包围了二中队所在的东梭庄,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周校长和邱平安
等人紧张地研究如何突围,工天浩给大家带来了希望.②在突围中,口伪军的重兵把守和悬崖萌壁的阻隔,使气氛紧张起来:王天浩用一只公鸡引开了十几个伪军,气氛舒缓了一些.③颜青有恐高症,拽着绳子不敢
往下滑,大家了神,王天浩最终想办法让她安全落地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的可的情给分)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武王问太公口:”得贤敬士:或不能以为治者,何也?”太公
对日: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映也.”
11.D[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前者为”擅长,善于”,后者为”友善,交好”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并说要封他在晋地”错误,周成王封姬虞在晋地是在周
公日拜见周成王之后.
13.(1)那罪人因为不走正路,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君王您为什么要为他悲痛成这个样子呢?(得分点:”顺道”
“何为””痛之”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2)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说出话来而史官要记载它,乐工要唱通它,士人要宣扬它.(得分点:”闻””书”
“诵”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1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退退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
推退开放的原因”不合文意,这里应理解为”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何退退不肯开放,而诗人回答了人们的疑
间”.
15.①诗人与”俗眼”对比.(1分)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抒发了诗
人的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2分)②梅花与桃、杏对比.(1分)
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席俗者的讽刺.(2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taiyangdaan.net/1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