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2021初三华师大,查看相关金太阳联考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获取完整试卷及其完整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话语的私域和公域
徐贲
长期以来,在中国一直没有能够形成明确的、被公众社会普遍运用和遵守的公共说理话语(学术出版物中也许有一些例外)。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公域和私域的话语未能予以清楚的区分。美国大学的说理写作课上一般会向学生特别强调这个区别。例如,学生在写论文时,从酝酿到成文一般会经过三个阶段。写作者开始是记下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往往是在brainstorming时与别人“聊”出来的),称作为“笔记”(notes)。“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暂时不必考虑读者是谁、读者会有什么不同看法等等。“笔记”是一种私域的写作。一旦有了初步想法,接下来就是草稿,基本上还是写给自己看的,但行文的表述或结构要比笔记完整一些,它称作为“手记”(journal),因为大部分的随手作文与“日记”是类似性质的写作。第三阶段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论理之文” (essay),它是作者写给别人看的,所以必须考虑到别人需要什么论据,可能会有什么不同意见,如何才能有效说服他们,等等。这种私域和公域话语区别的意识需要不断地培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在中国,话语的私域和公域区别十分模糊不清,公域话语一直受到私域话语的不当影响,而私域话语的“我与我”关系则无法顺利转化为公域话语应该具有的“我与你”关系。例如,从1960年代起,各级学校教育都号召“学雷锋”,学习的远不只是做好人好事,而且更是雷锋式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最典型的文本就是《雷锋日记》。小、中学语文教科书里充满了与《雷锋日记》相似话语的文本,教师要求学生的是一种只讲“深刻理解”,不讲“说理评估”的阅读方式(其实许多教师自己也不知道还有“说理评估”这么回事)。
《雷锋日记》中的话是雷锋写给自己看的,是一种私域写作。雷锋说:“处处听党的话,坚决地、无条件地做党的驯服工具。”他省略的主语是“我”。无论雷锋对自己提什么要求,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我与我”的话语是无需作公共说理的。但是,如果雷锋是对另外一个人说话,说“你”必须这样做,那就成为“我与你”的话语。这时候,他就必须给对方一些充分的理由。给予充分理由,那就是公共说理。
“学雷锋”是一种以非理性的话语机制为基础的行为模仿。它要求的是,雷锋怎么做,你也怎么做;雷锋怎么想,你也怎么想。除了“雷锋这么做”和“雷锋这么想”之外,你再不需要有其它理由,也再不能问“为什么”。长期用这样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来规范社会,必然会取消公共说理的作用,也必然会削弱公众的说理能力。
《雷锋日记》式的语言本身无所谓好或不好,雷锋只受过小学教育,能够写出这样的日记已经很不容易。他心地善良,对他的好人好事的动机不应该作犬儒主义的猜测。但是,把他日记语言拔高为公共说理,却是有害无益的。对《雷锋日记》很少有做“说理评估”的。例如,有人赞美雷锋语言善于“巧用比喻”、“对比套用”、“排比连用”,是青年人应该学习的语言榜样。雷锋说,“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赞美者评论道:“通俗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先进人物要带领大家一道进步的深刻道理。” 雷锋只是用了一个比喻,连理都还没说,哪里来什么“深刻道理”?如果硬要把雷锋的话解释为“说理”,那么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逻辑问题,那就是,并没有谁说过“一朵花可以打扮出春天”来啊。先提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错误想法”,然后把它驳倒,这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叫“稻草人战术”。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在中国,公共说理话语根本没有形成,因此,也无所谓被运用和遵守了。
B.人们不能清晰区分公域和私域是公共说理话语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C.美国大学生论文写作的三个阶段,本质是私域话语向公域话语转化的过程。
D.话语的私域和公域区别很模糊,公域话语一直不当影响到私域话语的。
E.私域话语体现的是“我与我”关系,而公域话语体现的“我与你”关系。
下列对《雷锋日记》的理解,不属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处处听党的话,坚决地、无条件地做党的驯服工具”是《雷锋日记》中的私域话语。
B.《雷锋日记》善于“巧用比喻”、“对比套用”、“排比连用”,是值得学习的语言榜样。
C.雷锋只受过小学教育,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就很不错。但把它视为公域话语则有害无益。
D.对《雷锋日记》相似话语的文本,教师不应该只讲“深刻理解”,而不讲“说理评估”
金太阳2021初三华师大试题答案
【小题1】AD
【小题2】B
解析:
【小题1】A项中“根本”绝对化,原文是“没有能够形成明确的”。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颠倒,原文是“公域话语一直受到私域话语的不当影响”。
【小题2】B.这是作者要否定的观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taiyangdaan.net/8434.html